立冬后的陕州地坑院,更适合旅游的好地方
看惯了高山流水,群山峻岭,是时候看一看冬日里辽阔无垠的古村落和落叶满阡陌。
陕州地坑院作为陕州特色古民居,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为游客带来神秘古朴的惊艳之感,一眼望去便是一片被树林覆盖的荒野,只有走近,才得见一座座地坑院悠然地坐落其中,增加了不少神秘之感。
也许你看过它的春,它的夏,它的秋,但更多人喜欢它的冬,众人接踵而至,只为目睹那一份别样的美!
初冬甚至到下雪,地坑院的停车场总有两抹艳丽的风景。树的叶子已经被风吹落,那火红的柿子依旧留恋着树枝的温暖不肯离去,像一个个小灯笼一样高高的挂在枝上,一阵风吹过,摇曳不止,格外诱人。
晴好的冬日,温暖澄净的阳光把人影投射在地坑院的地墙上面上,看上去像是定格的皮影画面。冬日里,地坑院里晒暖儿是最好的。深居地下,冬日肆虐的风再狂暴,到了这里打个旋儿就偃旗息鼓没脾气了。“下院子,箍窑子,娶妻子,坐炕子。”这是流传于陕塬的民间小曲,也是无数庄稼汉的理想生活,黄土塬上的人们有了地坑院就有了安定的家,逐渐形成了地坑院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。
窑内靠窗的是土炕,炕里侧的墙上贴着有乡土气息的报纸,亦或是极富特色的剪纸,又或者色彩鲜艳的年画。穿梭在内设不同主题的民俗文化园,好像穿越了时空,走进了多年前的民国时期,看到了地坑院的历史演变及陕州地区人们的生活风貌与民俗技艺。
目睹那古老的农耕工具犁、钯、樓、耙子、锨、萝头、扁担等,脑海中竟浮现了一位少年手扶犁把赶牛耕地,背扛扁担担麦,架子车拉粪去地里给果树上肥的艰难场景,倍感劳动者的辛酸;看到那古老的纺花车、织布机,深感从棉花到身上衣的艰辛;眼前的算盘、杆秤、斗、升子等计量工县,似乎又能看到深夜烛光下拨着算盘的父亲.....一件件古物,淋漓尽致地还原了当时的生活场景,突显了我华夏人的聪明才智。
不由感叹,居住由窑洞草房到如今的高楼别墅,由手工劳作到现代化的机械化控制,由油灯蜡烛到电灯长明,由长途跋涉到飞机高铁.....也正是由于一代代英雄的保家卫国和农民的艰辛劳作,才有了现在人的闲情逸致,游山玩水,享受着这繁华的生活。
从空中鸟瞰,一个个地坑院犹如雕刻在大地上的一个个回家的"回"字。回 — 回家,从某种意义上来讲,地坑院是一个能让人记得住乡愁的地方。时光流转,乡情乡愁,魂牵梦绕。
冬日来临,在做好自身保暖和防疫的前提下,适当出游,好好的去感受这一切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,见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,享受冬日里的温暖阳光。
文章来源:地坑院公众号